传真(Fax)

0518 81889508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TITR)现状分析
来源: 日期:2025-09-11 点击:44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Trans-Caspia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Route,下文简称“TITR”)起自中国新疆,途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连接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并可通过土耳其陆路或黑海水路延伸至欧洲。


该走廊位于亚欧大陆中心位置,也被称为“中间走廊”。作为铁路、公路与海运相结合的多式联运通道,TITR是目前连接中国与欧洲最快捷的路线之一,全程运输仅需12至15天,相比传统路线可节省大量时间成本。



TITR的构想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欧盟发起的“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计划”(TRACECA),但因区域交通体系不完善、通关效率低等原因,长期未能实现有效开发。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球重燃对这条多式联运贸易航线的期待。同年11月,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签署《建立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发展协调委员会协议》;2016年12月,三国联合成立“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国际协会”,随后中国、土耳其、乌克兰等国的铁路、港口及物流企业陆续加入。2017年,高加索地区铁路网与欧洲铁路网实现“并网”,标志着TITR正式成型。


该走廊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多元化的国际贸易通道,减少对传统线路的依赖,增强了供应链安全性,也帮助中亚国家从内陆国家转型为联通欧亚的枢纽,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方通过多项举措支持TITR建设。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时指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就是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202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明确表示,中方愿同哈方共同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今年5月,在中国—中亚交通部长第二次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提出加快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倡议。7月,又发布《中欧跨里海公路运输指南2.0》,推动沿线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发展。


据跨里海运输协会统计,2022年TITR货运量达148.5万吨,同比增长153%;2023年增至276.4万吨,增长86%;2024年达到333.2万吨,增长20.55%。今年1-7月份,集装箱总量达到4.65万标箱,来自中国过境集装箱量2.27万标箱,总过货量203万吨(包含整车、集装箱)。哈萨克斯坦副总理波兹姆巴耶夫在2025年阿斯塔纳金融日论坛上表示,过去五年中TITR运量增长六倍,从2020年80万吨增至2024年450万吨。


近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也指出,随着2025年“多斯特克-莫伊恩特”铁路段双轨改造完成,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通道通行能力将提升五倍。


TITR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资企业的深入参与。西安、重庆、成都、郑州等中欧班列枢纽城市已开通多条常态化班列。例如,“西安—阿克套—巴库”班列依托中哈共建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自2024年2月投运至2025年7月,累计转运货物超15万吨,2024年中亚方向发运量达76404 TEU,同比增长47.6%。2025年前5个月,该线路已开行19列班列,口岸换装时间从3—4天压缩至3小时以内。


“连云港—阿克套—欧洲”班列依托由中方参与建设的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其一期先导区已于2024年6月试运营,年设计吞吐量24万TEU。  


此外,“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线路在2024年7月新增10条宽轨线路后,作业线路达19条,换装效率大幅提升,当年经此发运货物量同比增长33倍。


广州、浙江、北京等地推动的“跨两海”班列也逐步实现常态化运营。如广州“中欧跨里海快线”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较传统海运节省20天以上;浙江金华至巴库班列创新“中亚铁路+里海航运”模式,有效缓解传统线路拥堵;北京于2024年开行跨里海班列,从北京房山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穿越哈萨克斯坦,跨里海抵达阿塞拜疆巴库,并可继续分拨至欧洲地区,全程运输约15天,为京津冀地区通往中亚及欧洲市场提供了稳定高效的新通道。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加速推进。2025年4月,中吉乌铁路控制性工程提前两个月启动。该铁路全长523公里,建成后将直接连接跨里海走廊南通道,使中国至南欧的铁路运距缩短约900公里;中国中车大连公司向哈方出口100台干线内燃机车,助力多斯特克—莫因特铁路运力提升5倍;金融支持方面,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800亿元,全力保障走廊建设资金需求。


尽管成就显著,TITR仍面临多项挑战。目前里海渡轮运力严重不足。截至2024年年底,往来于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与阿塞拜疆巴库港之间的航行货船仅有7艘,总运力不超过1550TEU;铁路轨距的差异同样是棘手难题。哈萨克斯坦采用1520毫米的宽轨,阿塞拜疆使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这种不一致使得货物在两国边境交接时必须进行耗时费力的换装作业,一列火车完成轨距转换通常需要6至8小时。


除此,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沿途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不能满足运输需求;运输环节过多,因缺乏统一协调的组织,导致运输时效的不稳定;转关手续繁琐,相关要求不统一,也导致班列在口岸的滞留。


面对挑战,沿线国家正加强协作,共同推进走廊发展。哈萨克斯坦计划2030年实现年货运量1000万吨,世界银行预测,届时运量可能突破1100万吨。随着阿克套港二期2026年竣工、库里克港新建泊位和多功能码头及巴库港年吞吐量提升至2500万吨等项目的实施,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进一步促进亚欧大陆的经贸互联互通。


沿线国家如能统筹协调中欧班列南通道的运行,将有利于推动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线路的发展。基于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一部分欧美企业已选择使用南通道服务。开辟此通道也符合中国利益。因此,建议沿线相关国家加强协调与合作,积极发展南通道,为中欧班列提供更多样化的通道服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TITR)现状分析 苏ICP备20220279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