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Fax)

0518 81889508

口岸观察 | 霍尔果斯:红色国门 丝路枢纽
来源: 日期:2025-09-04 点击:57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霍尔果斯,自古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从抗战时期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生命通道”,到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核心枢纽,80多年来,霍尔果斯始终肩负联通中外、保障流通的使命,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强盛的历史进程。


▍西北国际大通道的起点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部沿海遭日军封锁。危急关头,一条经新疆通往苏联的“西北国际大通道”成为支撑抗战的动脉。


图片

 图为抗战时期途经霍尔果斯运输而来的物资


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超过90%的苏联援华物资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包括飞机、坦克、枪支弹药等关键物资,它们穿越1500多公里的戈壁山路,被源源不断运往前线。霍尔果斯也因此被誉为“红色国门”,在民族存亡之际扛起了“接收希望”的重任。


▍中欧班列“第一门户”


进入新时代,霍尔果斯焕发出全新活力。作为中国西部通关历史最长、功能最全、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之一,它已成为中欧班列西通道的重要支点。


据最新统计,2025年1-7月,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中亚班列累计开行达5876列。其中:

  • 中欧班列开行1945列,同比增长10.3%

  • 中亚班列开行3931列,同比增长32.1%

  • 总发送箱量达57.4万TEU


仅7月单月,霍尔果斯口岸班列开行量达859,其中:

  • 中欧班列开行279列,同比下降16.2%

  • 中亚班列开行580列,同比增长27.8%

  • 如今,霍尔果斯已成为中欧班列辐射范围最广的口岸之一,通行线路达90条,覆盖境外18个国家、46个城市和地区。


     



  • ▍“中国制造”由此走向世界


    经霍尔果斯出口的货物,从早年的大宗商品,已逐步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智能家电、电子产品等“中国制造”成为出口主力。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通过“自驾出口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式”高效出关,成为中国制造进军中亚乃至欧洲市场的亮丽名片。

    ▍智慧口岸建设提质增效


    2023年8月,公路口岸试行24小时货运通关制度,成为新疆首个全天候通关口岸,进一步强化了枢纽的服务能力。2025年5月,霍尔果斯率先启动全国首个“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推行“联合登临、监管互认、执法协作”机制,大幅提升通关效率,降低班列在口岸停留时间。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口岸观察 | 霍尔果斯:红色国门 丝路枢纽 苏ICP备20220279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