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81889508
国际公路运输系统(TIR)作为全球跨境货物运输的重要便利化机制,自2018年我国正式启动试点运行以来,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之一。TIR运输凭借“一证通关”的高效模式,显著提升口岸通行效率,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为构建现代化跨境物流网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年来,我国TIR运输业务实现从无到有、从试点到规模化运行的跨越式发展。据最新统计,2025年1至7月,中国境内TIR业务已覆盖7个国家,涉及90家承运企业,完成运输业务1616票。其中,中国承运企业达76家,业务量1157票,体现出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的能力与活力。
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重要口岸持续发挥枢纽作用,郑州、青岛、义乌等多地海关作业区也成为TIR业务的重要发起和接收节点,反映出我国内陆与口岸协同开放的新格局。
中国境内TIR作业情况统计(2025年1至7月)
中国境内TIR作业共涉及7个国家,总计90家承运企业,完成1616票运输业务;
中国承运企业达76家,完成1157票,占据主导地位;
出境业务共计1486票,入境业务为133票,显示出明显的出口导向;
主要起运地口岸包括满洲里、辽中海关、胶州海关、郑州综保区等;
主要出境地口岸集中在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二连浩特等关键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满洲里口岸作为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在TIR运输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多次出现在起运和目的地中。
此外,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西部口岸也频繁出现,凸显其在中亚、欧洲方向物流通道中的战略地位。